玻尿酸防晒衣 木糖醇防晒衣——没用的黑科技

夏日街头,随着阳光越发炽烈,防晒渐渐成为不少人的日常功课。层出不穷的防晒产品,听上去很玄乎。

市场

“待遮”部位皆是商机

聂女士购买了一辆电动车,每天送完孩子再去上班。近来,太阳晒在头顶有些热,原有的普通遮阳帽骑车过程中容易掀翻,她希望能找一款戴着更牢固的帽子。

一番功课做下来,聂女士挑花了眼,没想到如今一顶帽子就有这么多讲究。除了传统的大帽檐渔夫帽,还有能将帽子像发箍一样戴在头上,防晒凹造型两不误的“贝壳帽”以及一路遮到脖子,连墨镜、口罩都省了的“养蜂人帽”。

近年来,社交平台和商家的测评、推广等,更不断强化着人们的防晒意识。相比需要抹在身上,注意补涂和清洗的防晒霜,以“遮挡”为核心的物理防晒今年更为流行。

遮阳伞、遮阳帽、袖套已是常规操作,就连防晒口罩,除了花色繁多外,也在上方延伸出一块弧形,专门用来防护眼角。还有正在兴起的超长防晒袍、防晒腿套、头皮防晒喷雾……不仅令人感叹,谁能发现身体还有哪个角落没遮住,谁就掌握了新商机。

测评

“黑科技”没特别之处

玻尿酸防晒衣,谢女士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几个字时,脑海中闪过的疑惑。常用面膜的她,对玻尿酸成分并不陌生,“补水的嘛,但加到衣服里有什么用就不懂了。”

记者发现,添加玻尿酸如今成为不少防晒衣的一大卖点。宣传语中它们又有“面膜衣”之称,称“与肌肤摩擦,水润感直达肌底”“内保湿外防晒”。

除了玻尿酸,声称添加了木糖醇的防晒衣,也是今夏的热卖款式。在商家口中,产品采用木糖醇凉感原纱,上身可立即感到“降温5摄氏度”。

由于缺乏直观评判标准,穿戴类防晒产品实际效果究竟如何,成为消费者难以证实或证伪的玄学。评论大多集中在“摸起来滑滑的”“很薄很柔软”等手感方面,其他方面则是“降低体感温度这点没体会到”“防不防晒不清楚,没啥专业测评工具。”

冰丝、传导纤维、防晒纱线、双面肌理,五花八门的名头下,细看材质,无一例外都只是锦纶、氨纶等普通面料,并无特别之处。事实上,宁波市质检院纺织品纤维检验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曾做过一系列关于衣物防晒功能的实验。结果显示,普通衣物也有很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同样颜色对比,100%纯棉防晒衣物效果最好,不必过度追求专业的防晒衣。

提醒

选防晒产品关注参数

指望穿衣戴帽来补水美白,可能真的是想多了。不过谢女士认为,在产品防晒功能过关的前提下,若能做到轻薄透气,款式颜色好看,稍有溢价倒也无妨。就怕钱没少花,想防的还没防住。

在黑猫投诉平台,多名网友反映,自己买的墨镜、防晒帽、防晒衣等不但不防紫外线,还存在质量问题,甚至穿戴后引发皮肤过敏。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提示,购买防晒类产品,要关注吊牌上是否标有明确的防晒参数和相关标准。如果没有,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不要盲目被网页中各种宣传所吸引。

具体看什么?根据国标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正规防紫外线产品应标有GB/T 18830-2009这一编号以及UPF值。通常UPF值为40+或50+,越大防紫外线效果越好,这是消费者选购防晒产品时最直接的依据。若产品既无编号又未标注UPF值,意味着质量风险较高。

科普中国刊文提示,过度的防晒将影响到紫外线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可能会诱发骨质疏松。在一篇篇推广软文、营销机构的努力下,防晒成为裹挟着容貌焦虑的潮流,而消费者是否真的需要视紫外线如洪水猛兽?

本报记者 魏婧

热门相关:公子风流   佣兵之王都市行   混在三国当军阀   秾李夭桃   明朝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