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开发,工业立区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1992年8月,海安县委、县政府抓住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机遇,在县城东南划出9.96平方公里土地创办开发区。

泰宁村是起步村。泰宁村党委书记刘金兵说,1994年,他退伍回到村里担任村会计,见证了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

刘金兵介绍,建区之初,范围仅有4个自然村,还是以农业为主,被省级开发区验收组评价为无规划、无项目、无基础设施、无税收的“四无”开发区。而现在,村里除了连片的村民小别墅外,看不到农村的痕迹,早已成为海安城区的一部分。

补短板。农业不放弃,工业一定要追上。1993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项目33个。1996年9月,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工业经济以经贸为依托,重点发展高科技工业项目。当年,奇通公司等8家企业前来落户。至1998年,批准进区项目143个,总投资13.75亿元。2001年,南屏、立发工业园有5家企业入驻,韩洋工业园新进4家,范桥工业园新进5家。

2002年,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全年批准入园61个项目。至2011年,光伏、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纺织等一批园中园初具规模。

2012年11月,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升为国家级,继续走工业立区之路。

储开银,从参加工作开始到退休,一直没有离开过开发区。他曾任丰产村党总支书记。他说,开发区的一天天壮大,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丰产村为例,随着项目的不断落户,解决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通过为企业服务集体收入也成倍增长。在2011年时,村集体收入就达1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2万元。刘金兵说,去年,泰宁村取得了村集体净收益1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万多元的成绩。

近年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叫响“海开心”营商服务品牌,58名科级干部、122名青年干部深入开展“共赢大巴·产业兴‘海’”等行动,打造东部家具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联发纺织“五联五共”产业链党建功能阵地,创建“五联五发”、榫卯党建等产业链党建品牌,吸引更多企业到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建区20年时,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113.4亿元、工业应税销售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亿元。经过30年的开拓奋进,2023年,实现生产总值336.7亿元;完成工业开票销售871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规上工业开票销售780亿元,以不足海安七分之一的区域面积,贡献了36%的经济总量、44%的外资到账、6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30多年的开发开放,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面积也扩大到170.93平方公里。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区域试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国字号”“省字号”荣誉。

热门相关:间谍的战争   邪王独爱:娘子不准逃跑   名门极致宠妻   许你盛世安宁   煌煌天道无上剑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