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乌蒙展新颜
(上接第一版)
“万亩林场成了‘绿色银行’,让村里旅游也越来越旺,我家开办了民宿,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22年4月,海雀村获得全省首张集体林碳票,首笔碳票交易成交价14.41万元,海雀村村民文兴巧开心地算起幸福账。
先行先试。2022年以来,毕节在全省率先启动林业碳汇改革工作。在全国率先探索“以碳代赔”修复生态新模式。成功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创新推出的“生态账户”,已在全省21个县推广运用。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
“煤炭经过加压气化,碳转化率能达到99%以上。”黔希化工党群部副部长杨阳指着黑色的煤炭,却算起了绿色发展账。
煤炭资源禀赋,是毕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重要的比较优势。立足煤、做足煤。毕节力推煤炭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煤炭产量首次跃居全省各产煤市州首位。电煤供应量全省第一。顺应新发展理念,毕节一改过去“一煤独大”的状态,煤化工、风电光伏等新兴产业势头强劲。
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开放带动——
“这样的办事效率,让我们到这里投资兴业的信心更足。”后藤电子科技(贵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斌清楚记得,在七星关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相关证件,仅用了两个小时,证件就送到了手上。
全力打造“贵人服务·毕须办”政务服务品牌。毕节破解行政审批事项多个痛点堵点,3635个“全省通办”事项、275个“跨省通办”事项实现落地服务,持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统战助力,凝聚多方智慧——
“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得到省外专家的治疗。”今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与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密切配合,完成西南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得到毕节本地患者连连点赞。
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推动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7月,中央统战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的工作方案》。统一战线在科技、产业、教育、医疗、人才等方面继续发挥优势,推动结出更多发展硕果。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民生福祉——
“现在住进了城里,还能有班上,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嘛!”说起现在的好日子,七星关区双山镇“锦绣金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周秀元感慨万千。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力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毕节建成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3个、省级10个。
《规划》高瞻远瞩,提出“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拼起来,闯起来,干起来,回望这两年,拼搏实干、埋头苦干是最动人的画面。毕节既从大处着眼,也从细处着手,以奋斗之姿把改革开放创新写进老百姓的生活里,书写成高质量发展高昂的旋律。
发展潮涌 久久为功
殷殷嘱托,领航指引。
这是日新月异的毕节——
百里杜鹃是毕节首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气候凉爽,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百步闻香。”路好、景美、空气优,到百里杜鹃普底乡永兴村避暑,四川泸州游客张宏伟好评不断,“这已是我来避暑的第五个年头,我算半个百里杜鹃人啦!”
连片农业园区,生产有条不紊;广袤田野上,各类人才建功立业;和美乡村里,游人来往如织……新征程上,毕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毕节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规模全国第一,马铃薯、食用菌、肉牛、家禽等产业规模全省第一。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8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亿元。
这是奋勇争先的毕节——
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
今年上半年,毕节成功引进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贵州能源集团等央企(国企)21家,投资项目33个,合同投资额193.84亿元,同比增长70.53%。引进青山、华友、华锋集团、万润陆宇管道、海斯摩尔生物科技等优强民企投资项目221个,投资金额1118.57亿元,较2023年全年增长73.04%。
毕节创新资源加快集聚,生态友好型产业加快发展。
这是久久为功的毕节——
规划提出,毕节要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毕节人力资源丰富,但是劳动力技能不高,就业竞争力还不强。如何破题?
立足人口规模和结构,奋力推动人力资源开发。
2023年3月,穗毕人力资源开发协作产教联盟成立,多家广州单位和企业代表分别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校校合作协议。
2023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动毕节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可持续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8年)》“1+2”政策文件,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线,聚力补短板、强弱项、提素质、促就业、优服务,全力支持毕节努力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夯实人才支撑。
…………
时间轴见证奋斗足迹。2022年以来,毕节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引进、人才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实现多点突破。
战略擘画启新程,砥砺奋进谱新篇。奋力拼搏,毕节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征程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