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致力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杭州故事

80后守鹿人扎根深山十余载

每日商报讯 记者联系上郭瑞时,他正在北京参加第五届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学术研讨会。

“代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保护技术汇报,也借此契机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作为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郭瑞在今年7月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扩区形式成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后变得更为忙碌。

一方面要带领科研团队继续扎根清凉峰为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实事;另一方面,对日新月异更迭的保护技术他要奋力追赶,“脑袋里的想法太多了,看到新的东西充满学习动力,生怕落后。”

2025年,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办。郭瑞满心欢喜,他有个心愿:向全世界讲述、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杭州故事。

每年野外工作100余天

郭瑞是个80后,出生于陕西农村,从小便与自然为友。进入浙江农林大学,他选择森林保护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多次全国探访和调研实践使他更加钟情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2012年研究生毕业后,郭瑞作为引进人才在清凉峰保护区工作。

为了支持丈夫森林保护事业,妻子放弃老家央企的高薪工作同他一起举家搬迁,在临安安家落户,成为新杭州人,算起来今年已经是他扎根的第12年了。

“在山里是真的要耐得住寂寞。”郭瑞一直坚守在高山保护站的科研岗位上,足迹遍布了保护区的每个山头,每年野外工作100余天,仅用于野外巡护监测的胶鞋就走坏了10多双,累计步行达13000多公里。

当然,科研工作也会有感到疲惫的时候,“觉得累了就去爬个山,爬完第二天就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能坚持下去。”面对保护区的工作,郭瑞充满能量。

发现昆虫新种20余种

在保护区,郭瑞长期从事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偌大的保护区光靠人眼去观察,人脚去丈量,不是件容易事。

在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下,郭瑞在2013年首次开展红外相机野外监测工作,2014年开始野生动物公里网格化综合监测。目前保护区已建立了覆盖全保护区的公里网格红外相机监测体系,为全省野生动物综合监测体系的示范建设提供了清凉峰样本。

为了做好濒危物种的保护,他努力钻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逐步创建了集濒危物种保护、繁育、野外回归及监测为一体的濒危物种保护体系,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复壮方面成效显著。

他领衔的科研团队创新性地实施了浙江省旗舰物种华南梅花鹿栖息地恢复和全国首次野外放归,梅花鹿数量由之前的80余头增长至300余头;首创的人工干预方法,世界极危物种安吉小鲵卵胶囊数量增长了35%;构建了保护区野生动物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发现并发表中国瘿蜂科昆虫新种20余种,为中国瘿蜂科昆虫系统分类研究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故事

在守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基础上,坦诚务实、乐于奉献的郭瑞还热心参与社会公益。

他十多年如一日地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活动,献血总量达6800ml,曾荣获“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风险奖铜奖”,为挽救生命汇聚热血,用自己的善意弘扬正能量。

另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野外监测故事,郭瑞时常会走进杭州公益场馆和清凉峰保护区周边的中小学等单位,以公益科普讲座或主题活动的形式,给大家讲解野生动物监测的历史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常见的监测手段,让大众了解保护区,同时树立中小学生的保护意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保护行列,为野生动物以及生态保护做出贡献。

他还参加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的首批中国生物圈保护区青年创新小组,团结中国生物圈保护区青年共同奋斗。

“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郭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