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卫士”驾车“探路”,守护春运平安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曹馨月

通讯员何兵

日前,在京沪线连城站至唐南集站间的铁路线上,4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桥工段探伤车间职工驾驶着一辆黄色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对钢轨进行“体检”,为春运列车安全运行“探路”,保障万千旅客回家旅途平安。

当日11时许,南京桥工段探伤车间双轨车探伤工长赵乃雨带领3名职工,乘坐工程车安全抵达京沪线连城站作业通道门前。双轨车探伤工区现有职工5人,他们肩负着京沪线560公里、京沪高铁440公里、沪宁沿江高铁260公里等多条重要线路的正线区间钢轨母材探伤任务。

赵乃雨从事钢轨探伤工作至今已有20个年头。他是一名探伤高级技师,业务技能过硬,从未发生过责任漏检,确保了所检每一寸钢轨安全。“出发之前,我们就对探伤仪进行了全面的保养,保证其状况良好。”赵乃雨告诉记者,春运首日,京沪线加开了20趟旅客列车,上行线天窗作业时间为12时14分至14时04分计110分钟,下行线天窗时间为12时47分至14时47分计120分钟。但是,由于上下行天窗时间有重叠,所以职工们实际作业时间仅有153分钟,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记者了解到,当天他们采用双轨探伤车对京沪线连城站至唐南集站间上下行线路进行钢轨探伤作业。中午12时14分,天窗调度命令准点下达。“作业中严格执行好探伤作业标准,不放过任何可疑波形,确保春运期间钢轨安全!”赵乃雨带领大家,打开作业通道门,把双轨探伤车组件搬运到钢轨上进行组装。

记者在一旁看到,这探伤车个头不大,重量却不轻,赵乃雨和王飞鹏一弯腰,抬起50多公斤重的前走行轮,轻放在钢轨上,王翔和孟海成紧随其后合力抬起后走行轮。“一二三,起!”主车架是个大家伙,需要集合4人之力。车架在走行轮安装到位后,孟海成一人抱起30多公斤的电瓶;退伍老兵副工长王翔也不甘示弱,抱起另一块电瓶;赵乃雨和王飞鹏则合力抬起轮探。不到5分钟,一台双轨探伤车像变形金刚一样组装完成。赵乃雨起身拍了拍手,由于常年搬运组装双轨探伤车,他们的手掌都已经磨出厚厚一层老茧。

双轨探伤车组装后,测试好探伤灵敏度就可以进行探伤作业了。“开车!”赵乃雨轻推手柄缓缓提速。“双轨探伤车每个轮探有9个探头,可以对钢轨进行全断面无盲区检测,不仅伤损检出率高,而且效率也高,一台可抵6台普通手推式探伤仪。”赵乃雨自豪地说,目前钢轨质量好,伤损少,完全可以保证春运旅客平安回家。

在探伤过程中,赵乃雨和王翔紧密配合,一人驾驶探伤车,一人观察显示屏上的波形显示。每当发现可疑波形时,他们都会立即停车,下车复核确认。

14时47分,“天窗”点探伤作业顺利结束。作业结束后,“钢轨卫士”们还要把所采集的探伤数据进行下载和上传,交给回放工区回放分析、二次探伤,确保钢轨绝对安全。

“每年春运,确保钢轨安全,为旅客列车安全运行探出平安路,这是我们探伤工光荣的责任和担当!”赵乃雨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所有探伤工的心声。

【记者手记】

赵乃雨团队负责京沪线等重要线路的正线区间钢轨母材探伤任务,钢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对钢轨进行全面体检,确保列车轨道健康“上工”。春运列车的安全运行,少不了像赵乃雨这样的“钢轨卫士”的保驾护航,是他们为旅客探出平安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为春运的平安顺畅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