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问医】姜伟代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让贵州苗药传得更广

人物简介: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伟

有这样一位医药行业的领航者,他以匠心独运,矢志不渝地推动着民族医药的现代化进程。作为贵州省人大代表,他积极发声,为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鼓与呼。作为企业家,他关注政策动态,为行业争取更多支持,致力于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平价的医药服务。

在他的引领下,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百灵”)不断突破创新,将传统中医药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力量完美融合,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与希望。

2025年贵州省两会期间,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伟做客贵州日报“天眼问医”访谈节目,共同探讨贵州百灵在民族医药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履职的这一年,您关心关注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了吗?

姜伟:过去一年,我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加大中药研发创新支持力度,加速推动糖宁通络片项目临床试验及上市进程”。

在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2024年11月,糖宁通络片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贵州百灵收到了国家药监局下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糖宁通络片豁免I、II期临床试验,直接开展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III期临床试验,极大程度缩短了研发周期,加速了新药上市进程,糖宁通络有望早日惠及更多糖尿病患者。近日,糖宁通络III期临床研究全国启动会已经顺利召开。

结合今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新的一年您和百灵有哪些规划?

12345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姜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向上、求真务实,尤其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水平”等重点工作目标,都让我备受鼓舞、干劲十足。

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通过加大科研创新扶持力度、搭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加强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式,进一步完善苗医药、民族医药科研创新体系;二是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民族医药产业提质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改革动能。目前,我们重点推进的三期扩能技改项目已建设完成并陆续投产,公司中药材处理能力从每年2.5万吨年提高到6万吨,大幅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产能,推进公司智能化、安全化、绿色化、高端化建设;

三是充分发挥品牌建设主体的引领作用,擦亮贵州苗药名片,加快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市场影响大的民族医药品种,助力民族医药品牌做大做强;

四是加强民族医药全产业链建设布局,全面构建从种植、研发、生产,到流通、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推进民族医药产业上下游融合发展。

我们将持续推进“规模化制造平台、全渠道营销平台、大品种创新平台、产业链整合平台”四大平台建设,充分激活自身发展优势,强化品牌引领和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形成贵州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篇章。

作为地区医药行业的民营企业代表,贵州百灵积极承担民族药企的使命担当,始终坚持做匠心药、做平价药、做良心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企业还通过哪些方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姜伟:作为一家民族医药企业,三十年来,贵州百灵在实现自身良性发展、做大做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产业的同时,始终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深度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通过抗震救灾、公益助学、残疾人帮扶等方式,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就业方面,公司努力创造就业岗位,目前近7000个在职员工中,有半数以上来自农村。

产业扶贫方面,公司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超20万亩,深入参与“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行动,带动数十万万农户脱贫增收,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贵州百灵是我省新医药产业骨干企业和全国最大的苗药研制生产企业,把苗药推广世界,是怎么做的?

姜伟:公司营销网络建设持续完善。随着多年的市场打造和沉淀,公司构建了自上而下遍布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体系。与此同时,公司正持续推进营销模式改革、推动营销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营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重点产品海外临床申报。如银丹心脑通已启动美国FDA临床申报,并在澳大利亚开展人体临床试验,有望成为第一个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苗药。

此外,依托澳门国际窗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此前,糖宁通络片通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一重要平台,顺利获得III期临床批件。后续,公司将以糖宁通络片项目为契机,通过澳门这个国际化窗口,将贵州苗药、贵州百灵的故事传播至葡语系和一带一路国家。

研发一款新药不仅需要财力的投入,更需要研究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稳“冷板凳”,在这方面,百灵是如何引导科研工作者以高度的学习和研究热忱,一步一步突破学术领域瓶颈?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姜伟:公司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始终坚持以实施“科技苗药、文化苗药、生态苗药”为抓手,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一一二二”技术创新体系,已建立现代苗药创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并积极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公司把人才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在职教育、加强内部职业素质提升培训等员工发展与深造计划,并通过奖励金实施计划等将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员工。

糖宁通络获批直接进入III期临床,无疑是贵州百灵多年坚守的一次重要回响。当前在我国,巨大的治疗糖尿病市场以外资品牌且西药占据主导,相比而言,中药在糖尿病市场占比较低,糖宁通络如何实现产品商业化、在西药占据主导的糖尿病药物市场实现自身价值?

姜伟:坚持采用循证医学。作为从贵州苗药中发现的纯天然植物药,糖宁通络片10年来采用西医循证医学方式进行现代化科研,从西药包围中奋力突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原理”的典范;积累丰富人用经验。截至目前,糖宁通络片已累计治疗糖尿病血糖异常及并发症患者约62.7万人次,积累了大量临床数据,明确了适应症范围,证实其对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积极疗效。

糖宁通络作为我国首个院内制剂直接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中药新药,请您谈谈该产品转化和企业研发优势,以及院内制剂转化为新药的难点和关键点?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姜伟:贵州百灵始终坚持“三个面向”的原则,即“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临床需求、面向未来需求。企业在推动院内制剂转化为新药的过程中,应当以需求为导向,同时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产品管线等因素,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我国新时代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此次糖宁通络片在审评过程中,国家药监局曾要求提供十年前最开始研发的资料和后期临床、国家课题研究中的药品全部资料,就是要看研究过程的持续和稳定。申报新药必须将药学、药理毒理学和人用临床经验充分结合起来,满足药物开发最基本的准则。

关于院内制剂转化为新药的难点和关键点,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一般来说,院内的制剂或固定方大部分是传统剂型,在转化为新药的过程中面临改变剂型的问题。无论选择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或是其他剂型,都要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相结合,不能盲目选择。制成相应剂型后,需要在保证工艺稳定、药物物质基础稳定的情况下,积累足够的临床和非临床研究数据。临床研究数据指的是有统一的入排、诊断和评价标准,而且是符合现代临床治疗指南标准的临床方案,在适应症范围内的人群里观察到的数据。在院内制剂转化为新药中一定要进行临床对照试验,采用阳性药物或安慰剂对照等方式将临床数据转化为新药审评证据,从而确认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

主持人 冷赛楠

视频制作 郭睆秋 孙远铭

视频录制 潘先万 周麟宇

编辑 徐然

二审 杨韬 卢奕林

三审 覃淋

上一页12345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