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垒筑乡村振兴“智”高点

在农历蛇年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规划指出,要“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做优乡村人才振兴文章,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够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新的一年,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优厚政策,从住房补贴、启动资金到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全方位保障,甚至呈现出政策比拼“打擂台”的情境。但引才不是盲目地“加政策”“加资金”,必须立足乡村实际、科学布局。要召开乡村人才座谈会,找准本地乡村“引才难”的痛点难点,依托本地资源禀赋,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制定针对性强的引才政策,鼓励和引导青年入乡发展和就业创业,既要把人才引回来,也要让人才留得住。

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而村级干部队伍作为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育状况直接关系到乡村发展的成效。新成长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有想法、有闯劲,能适应乡村数字化发展需要,但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工作经验不丰富,群众影响力不足的问题。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头雁+雏雁”帮带机制,制定后备干部任务清单,开展“领‘单’试岗·实干争先”,村(社区)“头雁”做好“传帮带”,引导后备干部在矛盾纠纷调解、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磨砺本领,激发后备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性,促进后备干部早参与、早适应、早成熟。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如果人才引进了、培育好了,却不能给予他们合适的岗位和充分的发展空间,那就是对人才的浪费。要做到知人善任,打造人才匹配平台,根据人才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和职业规划,对人才立体画像,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同时根据岗位所需建立人才模型,定期比对信息数据库和人才模型,比如,将擅长农业技术的人才安排到农业生产指导岗位,把具备电商运营能力的人才引入农产品销售领域等,推动人岗相适、“双向奔赴”。

乡村振兴千般景,人才为基万事兴。在新的一年,要推动乡村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让人才引得进、育得好、用得上、留得住,构筑起支撑乡村振兴的“人才矩阵”。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红伟(京山市委组织部)

责编:丁楚风【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