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一路繁花”,消费“热辣滚烫”
□方海
夫子庙秦淮河畔游人如织,苏州园林里赏梅人群络绎不绝……2025年春节期间,江苏共接待游客6120.9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0.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1.1%。乙巳蛇年春节,江苏文旅“一路繁花”,消费“热辣滚烫”,折射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更彰显着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
江苏文旅“一路繁花”的背后,体现的正是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积极回应。今年春节期间,江苏推出千项文旅精彩活动,既有高雅艺术演出,也有民俗文化展示,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是江苏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
江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到南京古城的厚重沧桑;从无锡太湖的碧波荡漾,到扬州瘦西湖的精致婉约,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今年春节期间,各地因地制宜举办特色活动。市集中,手工艺品与创意商品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非遗体验区,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以“新”弄潮、靠“文”集势、用“古”走心,在一个个活动中,古韵新风扑面而来。
应该看到,文旅融合拼的不仅仅是旅游资源,更需要有融合的“xin”意。这个“xin”,是“人无我有”的创“新”,是“人有我优”的用“心”,是“人优我特”的迎“欣”。南京大报恩寺采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算法等技术,打造“智能馆长”为游客创造专属导览体验;南京城墙博物馆打造沉浸式夜游体验,科技光雕艺术秀等实景演出引人关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现代科技+震撼文物,尽显千年底蕴……江苏文化和旅游叠加出更多丰富选项,高质量的沉浸式旅行体验充分切中了消费需求点,拉动消费的“乘数效应”尽显。
今天的江苏,从城市到古镇再到乡村,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新场景、新业态、新玩法花样繁多。寻“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的吴侬软语;尝“油而不腻,酥而不烂”的淮扬菜;品“糯叽叽”的苏式糕点……几张美图、几段视频,在社交平台上都能出圈。江苏被推荐、被“种草”,春节期间,无数人慕名而来,也就有了游人如潮的繁华之景。
春节假日期间,江苏文旅消费表现亮眼,背后是众多“顶流”服务的支撑。南京在中山陵、牛首山等热门景区增设临时停车位超1万个,同时在重点景区开通12条旅游接驳线路;连云港在花果山景区周边扩充4000个停车位;常州、苏州、扬州、镇江、盐城等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游客免费开放逾6万个停车位……文旅的“流量”,离不开服务的“增量”,营造放心舒心安心的旅游环境,亦是江苏的一道“好风景”。
文旅融合,活了市场,活了文化,活了发展,满盘皆活;创新突破,创了动能,创了市场,创了未来,创造了文旅业“破茧成蝶”的信心。我们外修“颜值”、内塑“气质”,“水韵江苏”出“圈”出“彩”,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定能让好风景有“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