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多彩时评:“四好农村路”铺展乡村美好前“途”

作者:文艳

“以前路况不好,我们赶集、干农活的时候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很不方便。”日前,旌德县兴隆镇三山村村民黄学军回忆起当年十分感慨,“现在道路畅通了,车来车往很热闹,我们看着也高兴,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2月5日《安徽日报》)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因而也成为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修好农村公路,具有极大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兴隆镇党委书记陈静介绍,该镇近年高度重视乡村四好公路建设,大力改善乡村交通条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我们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结合各村产业发展特点,合理规划路线,确保道路安全、畅通、美观。”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农村发展,因路而兴。十年跋涉,十年耕耘,“四好农村路”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据统计,十年来新改建农村公路250万公里,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了城市和乡村,盘活了农村地区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带动城乡客货双向流动,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黄金之路。

“四好农村路”带动乡村换新颜,护好乡村品质,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但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更给农民群众从生产、生活、对外交流等带来了深刻改变。乡村发展、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也是主力,他们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这条路最终能走多远。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高做好“四好农村路”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好农村路”,铺展乡村美好前“途”。让农民群众从“走得了”到“走得好”,让农村物流从“运得出”到“运得畅”,农村地区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改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加快成为美好现实,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一审:叶力

二审:陈仕发

三审: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