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创新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激发乡村振兴的“数智力量”

大众网记者 丁尊宝 青岛报道

“啥是云诊室?”“进村就有免费WiFi?”“种地不用下地看管?”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三河埠村会议室内村民代表齐聚一堂,新村党委在此召开“数治三河埠示范项目”沟通会,面对党委书记毕纪花抛出的“云访室”“云诊室”“云监控”等一个个陌生新词,村民们满脸疑问。“今天开这个沟通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这个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大家对村庄具体情况最了解,欢迎大家对项目建设提出宝贵建议。”面对大家的疑惑,毕纪花耐心地向大家解释道。

据了解,作为大场镇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项目之一,“数治三河埠示范项目”建设内容涵盖了三河埠的6个自然村:保子埠、马戈庄、魏家大庄、蔡家村、张家大庄、丁家大庄,覆盖全村8.86平方公里,惠及人群达4258人。项目以三河埠的6个自然村为建设区域,利用遥感、物联网、视频监控等监测手段,从慧治乡村、慧美乡村、惠民乡村和同富乡村等方面,建设涵盖三河埠云监控、云访室、云诊室、防溺水监测、智能巡河等场景,实现一网贯全程、观全情、管全村。

“现在,进村就能连接免费WiFi,所有的智慧化场景应用都可以依托这个网络进行全面运转。”毕纪花告诉记者。在搭建乡村WiFi之外,村庄还将建设云诊室、云访室、智慧公交等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信息惠民服务,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完善、更便捷的信息服务,丰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提升乡村生活的品质。

“大家听我说,云诊室其实就是在三河埠医务室配置一站式全方位专业健康体检设备,大家可以进行体温、血压、血糖、尿酸、胆固醇检测等功能,可以生成电子健康评估报告,大家可以查看个人健康档案,同时开辟线上问诊新模式,连线知名医院专科医生远程问诊,医生在线根据患者病情,开具药物、检验处方、指导就医,不出村,在云诊室就能与医生、专家‘面对面’。”面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毕纪花挨个耐心解答。

沟通会结束后,记者在毕纪花的带领下在村内转了一圈发现,流经村庄的河流众多,如何做好河流沿线的环境管理和河流内的安全管控等工作,是不是“数治三河埠示范项目”也能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大场镇宣教文卫中心负责人薛景文说道,“数治三河埠示范项目”中的慧美乡村板块就是针对村庄沿线河流打造的数字化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建设智能巡河平台,利用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河流的浊度、水位、水质PH值等数据,并对异常状况及时报警。系统还可借助视频监控设备所携带的人工智能监测模块,实现河边违法垂钓、乱倒垃圾、河面漂浮物等异常行为的监测预警。“为了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该平台通过打造防溺水监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河道进行自动巡查和分析的算法模型。该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接入河道两岸的监控摄像头,对靠近水源的人进行喊话警告,一旦有人员不慎落水,报警系统将自动识别,并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同时通知相关负责人。真正实现以‘预防’为主要手段,并结合处置能力实现业务完整闭环。”薛景文说道。

在大场镇群众工作中心的数智乡村管理大屏幕上,一组组数据跳动切换,三河埠村的三维实景数据也清楚地展示在大屏之上。“该系统基于三河埠村的三维实景数据,将三河埠的‘人、房、事、物、组织’等要素全面聚集,直观展示三河埠的人口态势、党建态势、土地资源数据、宅基地数据、产业数据、乡村治理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文化数据等实现一张图的综合展示,实现一图感知三河埠的生产、生活、生态。”大场镇宣教文卫中心负责人薛景文介绍,数治三河埠项目与大场镇数字乡村云脑设计按照统一的标准体系规范,充分考虑到与相关应用系统和各行业应用间的业务协同,“数治三河埠示范项目中的数字化应用场景需要集成整合到大场镇数字乡村云脑平台项目,实现相关数据的上行以及数字乡村云脑能力的下行,以此形成上下联动的整体乡村数智管理。”大场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孙薛说道。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推动了中国数字化进程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促进数字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数字三河埠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村庄管理的各个环境中,实现环境治理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惠民服务数字化、安全态势全感知等。以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