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三个坚持”助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桐城市紧扣党员教育目标,立足实际,在“全覆盖培训、全方位融合、全链条供给”上先行,推动党员教育各环节有效衔接,着力构建“学育管用”的党员教育新格局。

坚持全覆盖培训,推动党员教育到边到角

坚持全年培训人数不少于全市党员人数的20%,系统谋划每年培训课程。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培训89期,培训党员3.9万余人次。划分农村、城市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开展党员教育活动。针对流动党员、农村党员、行动不便党员等类型,采取“送学上门”“冬春训”等形式,确保党员教育不断线、不断档。用好用活媒介,充分利用“桐城先锋网”“桐城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矩阵,线上推送“安徽党员大课堂”“榜样9”等优秀党员教育资源。2024年以来,共组织党员线上学习4万余人次。

坚持全方位融合,推动党员教育见行见效

深度挖掘区域内教育资源,打造“六尺巷廉政教育基地”“中共桐怀潜一大会议旧址”“蒋潭村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等教育场所,以“六尺巷工作法”为党员教育出发点,引导辖区村居党组织开展联训联建活动。破除各单位党员教育“单打独斗”的局面,做好党员教育与各类培训、人才工作的相互协调,推动党员教育与党员发展、管理、监督、服务相衔接,着力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立体化格局。依据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特点,打破地理壁垒,在全市选派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赴浙江杭州、嘉兴等地研学,借鉴发达地区党员教育方法,着力蹚出一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现代党员教育路径,提升党员教育水平。

坚持全链条供给,推动党员教育落地落实

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荐方式,以市委党校师资力量为基础,邀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特派员、涉农专家参与,在各领域优秀青年骨干中选聘青年干部加入青年讲师团,常态化开展微党课宣讲,积极打造“桐”声品牌,持续吸纳、储备一批能把党的创新理论、实践精神讲活讲透的党课主讲人。用好用活桐城红色资源,丰富党课载体,利用桐城市烈士陵园、戴长春饭店、棋盘岭抗日伏击战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嵌入研讨交流、沉浸式体验等环节,重寻革命足迹、重温入党誓词,让基层党组织开展党课教育有地可讲、有迹可循。紧扣理论焦点、群众关切的热点和基层党建的难点课题,依托党员大会、村民说事会等载体“点单”,优选精品课程,从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形成了《强村富民同频共振凝心聚力共谱新章》等23个优秀课件。针对“六尺巷工作法”,制作《古巷新风》《构筑“红色港湾”领航基层治理》等微党课,增强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许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