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抓进度 雨污分流改造忙
雨污管网是深埋于地下的“毛细血管”,实施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惠民工程。2月15日,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承担的雨污分流及混接节点改造项目全面复工复产,市政建设者们聚焦百姓所思所想所盼,对雨污管网展开“微创手术”,让民生幸福有“里”有“面”。
复工复产齐头并进
2月15日零时,施工人员身着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正在对并州东街(并州北路口—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南门)南半幅进行围挡封闭作业。上午8时,施工人员操作路面切割机,沿着画好的石灰线切割路面,紧随其后的炮锤有力地破拆旧路面,一旁的挖掘机与渣土运输车也准备就绪,随时待命拆除路面和装运垃圾。据了解,春节前,市政建设者们已完成东岗路(并州东街口—双塔寺街口)以及并州东街(东岗路口—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南门)施工路段的工程任务,累计敷设雨水管道800余米,完成进度超过80%。复工后,工程建设者们将全力推进并州东街剩余路段近200米雨水管线施工,改造预计3月底结束。
在金刚里南三巷雨污混接节点改造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在清理卫生,设立封闭围挡、标识标牌,清理场地内停放车辆,为即将展开的施工作准备。据了解,该巷已完成污水管线的新建任务,复工后将完成雨水连管、雨水检查井、进水井的扫尾工作。
东社东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现场,设立围挡、检查施工设备性能、清点材料、检测线路、调试设备、开挖探坑、安全交底等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年前主要是铺设污水管线,年后主要是铺设雨水管道。”施工方负责人介绍。
部分道路科学施工
红沟南街雨污混接节点改造工程现场,还有120米雨水管道因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尚未完成。施工单位联合各管线产权部门进行管线定位,探明现有管线分布,并根据地质条件、管线密度及道路负荷等,科学论证采用“顶管施工”或“传统开挖”方式,铺设新的雨污管道。
更换管道不用“开膛破肚”,静态破拆让路面“容颜依旧”。上肖墙雨污混接节点改造工程现场,市市政建管中心道排保障一所水道工段工,正在用高压射水车对污水管道进行高压射流清洗,清除管壁淤积物,为施工单位即将进行的非开挖静态破拆工序作准备。该技术在党校路雨污混接节点改造工程中也得到应用。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利用静态破拆设备牵引破拆头,拉着新管道替换旧污水管道。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拖拽距离还剩407米,工程将在3月底完成。
据了解,利用静态破拆设备牵引破拆头拉着新管道替换旧管道过程中,旧管道会因为新管道的存在而被挤压到周边的土壤中,让土壤密度更大,以更好地保护管道。
交通引导再添新策
部分新开工程需要围挡封闭。15日8时30分,在东沟路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工地,围挡封闭作业有序展开,市市政建管中心市政设施建设所和东沟村委会协调配合,积极做好周边居民及社会车辆的交通引导工作。该工程设计起点为东沟村村口,终点为东峰路口,道路全长990米,计划将原有的雨污合流管道废除后,新建雨、污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工,施工单位提前部署,梳理关键节点,制定计划,倒排工期,统筹安排人员、设备等各类资源,并考虑沿线村民和社会单位出行,将采用分段施工的作业方式,力求高效、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
西线街雨污混接节点改造工程因为需要改迁部分管线,建管部门已送函告知管线涉及单位,并与所在社区沟通协调,确保施工期间周边居民出行安全。该街全长750米,有两趟排水管道,由西向东接入西中环街雨、污水管道。不过,由于该处存在管道老化、雨污合流的情况,雨污水混接节点改造在2月15日至5月25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