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老年群体奔向“诗与远方”
2月11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印发的《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外公布,明确提出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国、主题丰富、服务全面的银发旅游列车体系。
这一计划实施后,银发经济将迈入精细化服务新阶段,老年人将开启更安全、舒适、多彩的晚年生活。
政策牵引:
银发列车扩容,破解出行痛点
国铁集团客运部副主任朱文忠介绍,银发旅游列车是主要针对老年客户开发、满足老年客户特定需求、以老年客户为主要群体开行的旅游列车。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1亿,占总人口的近20%。庞大的老年群体催生了旺盛的旅游需求。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老年群体的消费结构中,旅游休闲活动占比达57.0%。50岁及以上的银发旅游者在国内旅游总人次中占比达37.8%;60岁及以上的银发旅游者人数已达11.6亿人次。2023年银发旅游市场规模达1.4万亿元,预计2028年将增长至2.7万亿元。
然而,传统旅游产品在适老化设施、服务标准等方面存在短板。《行动计划》的出台直击这一痛点,通过四大方向12项重点举措,推动银发旅游列车服务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
“近年来,旅游列车持续发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受到‘银发族’游客青睐。当前,老年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增开银发旅游列车对创新旅游服务供给、增进老年人福祉、扩大服务消费具有积极意义。”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说。
“用三年时间打造银发旅游列车发展新格局。”朱文忠表示,国铁集团计划到2027年设计100条以上铁路银发旅游精品路线,打造160组银发旅游列车适老型专用车组,银发旅游列车开行规模达到2500列以上。
服务升级:
从硬件到人文的全方位关怀
银发旅游列车,顾名思义是专为老年群体设计的旅游列车。根据此次出台的政策,其有两大亮点。
一是错峰开行。其充分利用铁路客运非高峰时段,避免与春运等客流高峰冲突,提升运力利用率。孔德军在2月11日下午举行的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发旅游列车面向的是所有年龄层旅客,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不会挤占春运等客运高峰时段。老年人时间相对充裕,安排较为灵活,增开银发旅游列车就是根据这个特点,充分利用客运非高峰时段,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出行服务。
二是适老化改造。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列车,银发旅游列车在车厢设计、服务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安排。车厢内,宽敞舒适的座椅、方便抓握的扶手、清晰易懂的指示标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尊重。列车上还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急救设备,确保老年人在旅途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援助。
赋能经济:
激活万亿级银发市场
与常规的高铁或飞机线路不同,银发旅游列车专注于放慢旅行节奏,减少旅途的疲劳感。列车沿途停靠的目的地多为自然景区、人文历史遗迹以及疗养胜地,这些地方既能让老年游客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又能有良好的体验。
以“熊猫专列”“丝路号”等品牌为例,列车提供清淡营养的餐饮、非遗文化演出,还引入医保异地结算服务,缓解老年人医疗顾虑。海南“候鸟专列”则通过“慢游康养”,让老年人在返乡途中游览多地景点,实现“一路玩乐回家”。银发旅游列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从长远来看,实行“铁路+康养”“铁路+文旅”等发展模式还将推动健康管理、文化交流等相关行业的繁荣。在陕西,银发专列催生了沿线的“候鸟式养老社区”;在江浙,“铁路+康养”模式让天目山民宿入住率显著提升;在青海、甘肃,1.4万余名“银发族”走进高原旅游市场……据测算,银发旅游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餐饮、住宿、医疗等相关产业产值增加超百亿元。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仅关注健康,更渴望通过旅游实现精神层面的满足,而这一市场的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银发号”列车启程,让更多“银发族”奔向“诗和远方”,对创新旅游服务供给、增进老年人福祉、扩大服务消费具有积极意义。结合银发群体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习惯,有效挖掘养老服务消费潜力,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既关乎老年生活幸福感,也蕴含产业发展金色机遇。(综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