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教授王尚广:让更多人能同时使用卫星计算

5月17日消息,由搜狐主办的2023搜狐科技峰会17日上午在北京开幕。峰会下午,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邮一号卫星总负责人王尚广以《星耀背后的探索与坚守: 以天算星座为例》为主题进行演讲。

他认为,如今地上的计算,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手机、小的计算单元蓬勃发展,但是天上的计算任重道远。国内外一直在卫星方面做研究,中国是后起之秀,但存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突破两方面隐忧,地面站也很少。

“所以我们构建了一个天算星座,目前定位面向国家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立足产学研用,争创国际领先,最终服务人类社会。” 王尚广表示,希望通过天算星座能够提供一个新的渠道或途径,让更多的人能够同时使用卫星计算。

以下为王尚广演讲全文:

我今天分享的是星耀背后的探索与坚守,我们知道地上的计算蓬勃发展,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手机、小的计算单元蓬勃发展,但是天上的计算任重道远。

比如说天上的卫星发现一个目标,按照传统的方式传到地面站,结果下达再处理,再让卫星做识别的时候,目标已经走了,最简单的是在天上发现目标,在天上计算,把结果传回来,经纬度传过来,直接把指令发过去,让卫星实时的对目标可以做一个跟踪。

天上计算指的是小计算吗?不是,还有更大的远景。比如说微型计算的广泛性,提升人类的生存质量,说一个例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要到2025年实现全球75%的人自由访问网络,在其他很多国家,比如说南美、东南亚、非洲很多上网是困难的。

另外是维护人类健康发展,也需要卫星,不管是碳中和还是救灾,还是未来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我们都知道现在地球上,600年的欧洲一样,开展星际大航海,卫星在里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一直在卫星方面做研究,美国在这方面是一枝独秀,但是独秀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满天开花,亚马逊、黑杰克各种系统都有,英国紧随其后,多国仍在奋斗。中国是后起之秀,星网更进一步,民营航天发展迅速,后起之秀存隐忧,一种是体制机制,一种是技术的创新突破。

地面站我们国家也很少,在技术方面怎么突破呢?突破遇到很多问题,我们比如说天上多张网,地上一张网,协议体制多样,管理多样,导致网网不同,传统的傻星、智星、呆星。星上不够算,地上算不及,数据到地难到达,算算失衡。

卫星计算破除三个条战,算在何方呢?星上计算,星间计算、星地计算、占地计算,算难不难?难。星上计算多受限,卫星的成本不贵,但是卫星的发射成本很贵,市场报价一公斤20万。

另外一个空间受限,不像地面,直接摆个服务器就可以了,算力受限,第三能源受限,不像地面上随便用。因为太阳能发电。

第三,空间算力能源都解决之后,你会发现散热散不出去,算力起来了,但是散热散不出去,它没有空气,立马降下来了。星间计算多频发,时空连通动态性。

站地计算融合难。地面任务很难协同,但是千难万难都不难,真实环境最期盼,地上千仿万算,不如地面跑一遍。我们之前做了很多实验,在地面上没问题,到天上出现各种问题。学术界一直呼吁,能不能建一个实验平台,让大家在上面做一些探索,让对卫星感兴趣的,做一些实验分析。

所以我们构建了一个天算星座,目前定位面向国家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立足产学研用,争创国际领先,最终服务人类社会,北邮通信起家,我们有重点任务,有卫星操作系统等等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任务,目的是建设卫星科研实验云。

我们的开放开源平台,目前的状态是“5星、7站、4发起”:5颗星,一主一辅两边缘,两颗边缘星;7站两个站是我们建立的,一个是华东站,一个是华南站;4发起,我们发起了天算联盟,跟米兰大学,还有国内30多家单位。我们发起了IEEE的国际会议。我们发起了代码上太空竞赛,目的让更多人了解卫星领域,让卫星变得触手可及。

第一,我们做了一个星载5G核心网系统,很荣幸获得了IEEE Satellite卫星技术创新奖,比美国NASA提前近一年实现在轨部署。是不是把核心网放在星上很容易呢?也很难,它有三大挑战:一是两高不对称,高码率,还有带宽不对称,还有高丢包率;第二个是两性乱信令。

第二,我们探索做了一个云原生的卫星计算平台,把卫星改造成为云的平台,目的我们想把卫星做成带翅膀的PC,或者卫星变成带翅膀的服务器,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也获得了一系列奖,通过这种云原生边缘计算平台在星上计算,我们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在轨识别准确度,同时减少卫星回传的数据量,并且开展了相关科学实验。

我们做的脑机控制卫星,重点不在脑机,而是用非常简单的脑机,就能实现对在轨卫星的控制,它的核心难点还是协议网络的互联互通,通过在互联网在家里面就可以控制卫星。

另外,卫星大家觉得是不是很难?不难,卫星我行你也行,我们看惠州学院计算机,在我们北邮一号就有科研任务,烟台大学计算机在北邮一号也有科研任务,桂林电子计算机学院也有任务,是我们给大家做了实验平台,我们把底层网络通信存储一系列东西把它屏蔽化,提供通用平台,让你在地面上做验证,能够放到天上,所以这是我们北邮一号做的工作。

当前进展,我们做了星地协同联邦学习训练,目的提高在轨识别精确度,还有地面站辅助的遥感影像服务框架。未来工作,我们“一软一硬”,软的是什么?软的我们要做卫星操作系统,基于RUST语言双内核操作系统,今年7月份会上天。硬的是太空服务器,做了2U内提供400通用计算核、打造300TOPS算力。

太空服务器是什么?我们把50台SOC芯片连在一起做计算,手机的计算能力很强,通过轻量级的芯片低功耗来解决星上算力的提升问题。

传统的卫星领域是“三高”,高门槛、高开销、高封闭,我们是“三开”,开放、开源、开心,所以我们天算星座希望通过“三开”对传统的卫星领域“三高”,能够提供一个新的渠道或一个途径,让更多的人能够同时卫星计算,卫星这个领域,为我国在这方面科技提供支撑,同时最终的目的还是服务人类社会。

热门相关:仙城纪   战神   夫人,你马甲又掉了!   无限杀路   豪门重生盛世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