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一票否决”未免太草率

本文转自:劳动报

“过了三轮面试,倒在了性格测试!”近日,一位求职者的吐槽,引发了职场热议。不少人普遍反映,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除设置笔试、面试外,还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因测试结果不合格错失心仪岗位的不在少数。

笔试有标准,面试有要求,可并无对错的性格,居然成了企业录用时“一票否决”的依据,这未免就有些太苛刻,甚至过于草率了。要知道,人岗匹配的关键在于能力,性格测试的结果或许可以作为参照,但不应成为决定因素。

性格测试,实则起源于心理测试,无论是如今流行的MBTI、卡特尔16PF、PDP等,诞生之初都只是人们认识自我的一种工具,存在的意义在于肯定了人格的多样性。

然而,近些年来,性格测试似乎成了企业招聘录用时的“万能工具”,做完一套题,便给求职者贴上了各种“标签”,最后美其名曰“性格不合”,直接将人拒之门外。这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因为即便是这些性格测试工具,也都明确指出:性格类型是不存在好坏之分,没有任何一种人格类型比其他类型更好;每种类型都有他们自己同样宝贵的天赋、优势和贡献。想必这些企业连“使用说明”都没看过,便开始滥用。

滥用性格测试,就很有可能造成“误伤”。一方面来说,人的性格本来就非常复杂,仅凭一份冷冰冰的卷子就给出定义,科学性值得考量,一个现实中沉默寡言的人很可能在网络社交平台非常积极,一个貌似畏畏缩缩的人也会在必要时刻爆发出别人未及的勇气;另一方面来看,性格属性和岗位能力匹配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不妨去看看那些颇有成就的职场精英,个性鲜明不一者比比皆是。

滥用性格测试,还极大可能造成“伪装”。既然“摸清”了企业想要的“正确答案”,那么不少求职者为了通过测试,即使与自己的真实感受相悖,也不得不塑造一个企业想要的形象。于是,人人都是“乐观向上”,个个都是“责任满满”,遇事永远“积极主动”,工作一定“重视团队”……这种“假象”对于企业而言,又有何意义呢?

更需要值得重视的是,滥用性格测试,还涉嫌就业歧视。企业招聘流程要合理,结果要公平,但并无标准答案的性格测试如果广泛成为入职的“门槛”,这不禁让人心生不平。要知道,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我们需要提醒企业的是,用人选拔无可厚非,“一票否决”还需谨慎。毕竟,只有用其所长,才能人尽其才、各展其能,企业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罗菁

热门相关:校花之贴身高手   千江有水千江月2009   美漫之大冬兵   世界第一校长   驭房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