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自觉的「紧咬牙关」,其实是一种“病”

注意力集中,或者感到紧张、焦虑时,很多人会不自觉「紧咬牙关」。

但是这个无意识的小动作,可能会伤到口腔、咀嚼肌和下颌,甚至让人变“丑”。

《生命时报》 邀请专家,解读长期紧咬牙关的危害,并教你放松紧张的牙关。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 季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治医师 章臻

无意识咬牙是种磨牙症

人在正常放松状态下,上下牙列是不会咬合在一起的,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隙。当紧张或陷入沉思时,牙齿可能会不自觉用力,触碰到一起。

白天注意力集中时无意识地咬紧牙关,但不存在上下牙磨动的现象,在临床上也被归为磨牙症的一种,叫做日间磨牙或清醒磨牙症。

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损害口腔健康

经常性地咬紧牙关,会让牙齿表面过分磨损,易引起牙本质暴露。

这种情况下,牙齿对冷、热、酸等刺激食物会更加敏感;同时也会累及牙周组织,进而出现牙龈出血、牙龈退缩,甚至牙齿松动脱落等现象。

影响面部轮廓

频繁紧咬牙,会过度调用我们的咀嚼肌,咬肌和颞肌容易产生疲劳和酸痛,便会出现腮帮子痛、太阳穴痛等。

咀嚼肌在长期紧张之下会变肥大,患者的脸会越来越方。

诱发颞下颌关节疾病

长时间咬牙会引发颞下颌关节疼痛、功能紊乱,嘴巴张不大和卡顿、张嘴时关节错位、弹响等问题。进而可能引起头颈部肌肉紧张等不适,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为什么会不自觉紧咬牙关?

无意识咬牙是许多因素协同导致的结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心理因素

大多数磨牙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且程度越高,出现磨牙症的几率越高。

无意识咬牙也是身体释放压力的一种手段,通过咬紧牙关,动用咀嚼肌的力量,可以显著降低唾液皮质醇的水平,帮助缓解焦虑。

咬合关系异常

牙齿排列不整齐、缺牙、牙齿缺损或过长、单侧咀嚼等问题会导致咬合关系异常。

为了寻求一个舒适的咬合位置,口腔肌肉就会不自觉地运动,试图调整牙齿的相对关系,不自觉地进行主动咬合,进而表现为日间磨牙。

外部刺激

喝酒、抽烟、饮用大量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这些刺激都会影响多巴胺能系统,增加日间磨牙的可能性。

运动员、精细工作者(例如钟表匠)等可能会经常紧咬牙关,咀嚼口香糖、咬铅笔等习惯也会增加无意识咬牙的风险。

3个动作放松紧张的牙关

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可自测是否存在紧咬牙关的情况:

在正常放松状态下,上牙和下牙是否咬在一起。

平常是否会出现以下状况:腮帮子疼,咬肌变大,嘴巴张不大或者卡顿,张嘴时关节弹响。

如果发现自己符合上述情况,建议练习3个动作进行改善:

1

舌位练习

尝试用舌头向上舔鼻子,保持10秒钟,然后顺着门牙再缩回来。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慢慢找到舌头贴在上腭的感觉。

2

多发N音

唇闭上,舌尖顶住腭部,发N的音,此时上下牙齿间自然会分开,保持正确的距离。

3

口唇间吹气

上下牙齿略微分开,嘴唇放松,舌头休息,不要用力顶住腭部,可以在口唇间吹气,辅助下颌到达放松位置。

另外,还可以在常待着的地方贴上便利贴,每次看到的时候,提醒自己该放松下颌了。

若紧咬牙的程度较严重,或有深覆(牙合)、颞下颌关节紊乱,建议去医院检查,专业医生会结合个人情况给出治疗建议。如果主要诱因是精神和情绪问题,解决压力源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