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桂冠论坛委员会主席:香港依旧保持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 赵觉珵 刘彩玉】汇聚全球数百名科学家的首届香港桂冠论坛于13日至18日在香港举行,这被认为是香港展现其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决心以及吸引国际科学人才的最新举措。香港桂冠论坛委员会主席、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唐伟章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有质疑声音,但香港依旧保持着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而包括特区政府在内的各方对发展香港创科产业的努力已经取得成果。

唐伟章在首届香港桂冠论坛开幕式后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这一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此前曾延期两次的科学论坛于13日开幕,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期间,20多名邵逸夫奖获奖者——该奖项被李家超称为“东方诺贝尔奖”——将与来自近3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青年科学家进行交流。

唐伟章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香港桂冠论坛不希望重复其他同类活动,最终目标是在香港营造一种氛围,让年轻人对科学产生更多兴趣,甚至将其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这一论坛邀请了不同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与年轻人分享经验,不仅包括学生,还有刚刚崭露头角或者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士。“我们希望成为一个跨世代、跨学科的交流互动平台。”

“我们今天所做的正是为了凸显科学的重要性,以及香港是一个积极推广科学并吸引科学家的城市”,在被问及香港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否因疫情等原因下降时,唐伟章以此次香港桂冠论坛的热闹景象为例给出否定回答。他表示,香港仍然具备对科学家的吸引力,并且期待这种吸引力继续增长,使得人们在未来提及香港时不仅只是金融中心,还是一个国际科技与创新中心。唐伟章认为,香港一直是一座国际化都市,虽然它的面积较小,但拥有5所世界顶尖大学,这是世界上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香港能够吸引全球科学家来此分享他们的研究与经验。

近年来,创科产业被香港特区政府形容为“经济的关键推动力和产业转型的重点”。唐伟章说,为建设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特区政府已经做出很多努力。例如,在过去几年时间中,香港投入约100亿港元建设了28个研发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需要国际合作伙伴。通过建设这些研究中心,香港不仅能够支持科学和新技术发展,还有助于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来到香港与本地科学家合作。

唐伟章提到的研发实验室属于“InnoHK”项目,这是特区政府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让香港成为全球科研合作中心。目前,已有的28个实验室聚焦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根据李家超上月发布的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特区政府将在明年筹备设立“InnoHK”的第三个平台,聚焦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续发展。

唐伟章认为,未来一两年中,公众将开始看到上述28个研发实验室的初步成果。虽然距离它们成为世界级实验室还有距离,但所有成功因素都已经具备,包括资金、人才、规划、国际合作伙伴等。据唐伟章介绍,这些新中心都有关于研究成果转化的考核要求,它们将努力把学术研究转化为社会的实际应用。

基础研究能力优秀但成果转化能力不足,这被认为是香港发展创科产业的短板之一。特区政府去年年底发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提到,香港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从0到1”的突破能力,在上游具有明显优势。至于中游成果转化方面,除了依靠市场力量之外,还要将政府、大学和研发机构,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政产学研”的高效合作。通过政府的促进政策,激活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速“从1到 N”的成果转化。

上个月,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推出“产学研1+计划”并开始接受第一轮申请,计划拨款100亿港元,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支有潜力成为成功初创企业的研发团队。受资助的研发团队将分两期完成其项目:第一期是3年内成功把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第二期是随后2年内把科研成果商品化。

在香港寻求加强“从1到N”能力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机遇。唐伟章表示,大湾区潜力巨大,受到香港和深圳双方支持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意义重大。香港人士普遍认为,广东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和广阔市场,加强大湾区的创科合作,能够为香港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更大空间。

今年9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显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2022年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121.0亿元,同比增长9.8%。

热门相关:国破山河在   娇妻太甜:老公,要抱抱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这个大佬有点苟   试婚100天:夜少,轻轻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