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床位”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政青
今年,崇川区结合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筛选出高龄失能和半失能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406户,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6月12日《南通日报》)
家庭养老床位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新形式。它以家庭为核心、以养老机构和医护部门为辅助,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将多种服务资源整合供给,为做实家庭、社区和机构的协同共担奠定了基础,为解决养老“最后一公里”难题、缓解家庭照护压力、弥补养老服务专业化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更为打破医养融合和康养融合的困境带来了新契机,广受老年人和家属的欢迎。
当然,现今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家庭养老床位并不是破解城市养老问题的“万能药”,其发展和完善的空间还很大。比如,“建床难”,有建床意向的老人,可能由于居住条件、子女反对而不能建床;又如,“服务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是多元的,与专业机构集中照护相比,上门服务无疑提高了成本和难度;再如,“安全难”,由于家庭服务场所的私密性,上门服务过程中,老年人的健康安全、财产安全等都需要建立严密的监管机制和责任分担机制。完善这一服务新模式,需要政府部门、养老服务机构、家庭形成合力,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推动这项有益探索日益走向专业化、规范化。
相关职能部门应牵头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避免碎片化、粗放型、盲目式发展,如出台奖补优惠政策,给予养老服务机构以及困难家庭经济补助,打通家庭养老床位同长期护理保险之间的连接,加快推进家庭养老床位的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机构资质、细化服务项目、优化服务团队、提高服务满意度和服务效率。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政府或行业监管体系,及时做好评估和监管工作,守护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安全线”,保障服务平台运营的安全、及时、专业和高效。行业机构要规范服务合约,明确服务范围,加强对上门服务过程、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价,加强对上门服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信用,维护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安全底线。
随着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紧紧围绕老年人需求,积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水平,让广大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