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854模式”再升级 南京3家法院通过全省首批验收
南报网讯(记者马忆玲)近日,省法院印发《关于对全省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3.0版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情况通报》,共18家法院通过全省首批验收,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江北新区人民法院和南京海事法院位列其中。
什么是“854模式”?从2.0版到3.0版,又升级了哪些新功能?
据了解,江苏法院从2018年开始全面推行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集中办理初次接待、制发法律文书、线上线下查控、办理委托执行事项、录入强制措施信息、网络拍卖辅助等8类事务性工作;提供执行过程记录、执行公开、舆情监测等5类技术服务;承担繁简分流、案件质效、执行案款和终本案件4项管理职责。
2023年以来,我市多家法院认真落实省法院最新发布的“854模式”3.0版工作导则要求,迭代升级执行服务中心、执行事务中心、执行监管中心“三中心”,全面提升执行工作质量、效率和效果。
记者在江北新区人民法院看到,升级后的执行服务中心被划分为执行立案、综合服务、执行办案三大区域,囊括了“收、调、执、宣”执行服务。
“从执行立案、来访接待等咨询立案功能,到公益律师服务、材料接转等服务功能,以及终本接待、执行和解、诚信宣教等办案功能,现在都能在这里‘一站式’实现,方便当事人‘走进一中心、事务一站清’。”该院执行团队法官助理戴博涛介绍。
记者注意到,中心内特意为被司法拘留的被执行人增设了执行冷静室,鼓励双方当事人在立案初期自行和解,助推案件“应调尽调、应履尽履”。对仍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法院“应惩尽惩”实施强制措施。
升级3.0版后,南京海事法院的执行事务中心也有了新变化——执行中的各项事务性、辅助性工作从执行实施团队剥离,由中心集约化、规范化办理,细分为执行文书制作组、网络查控组、传统查控组、委托执行组和财产处置组等,执行工作模式从“办案”向“办事”转变,有效实现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