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好课“炼成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

“思政课好上,上好却很难。”

作为贵州省高校第四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2024年入选贵州省“思政年度人物”,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覃元对此深有感触。

“思政课只是把道理讲出来,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不难,但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对思政课老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覃元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教书育人到立德树人,教育的任务目标发生转变,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要求。

一堂好课的关键是什么?覃元认为,在于针对性和贴合度。

在贵州民族大学,思政课始终贯穿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教学实践活动。面对大一新生,将省情和校情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大二时,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结合学校“民”字牌特色,引导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传承弘扬等方面积极实践;对于大三大四学生,通过形势与政策的解读,分享最新的创新理念和行业动态,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指导。

“思政课要贴近学生、贴近理论、贴近时代。”覃元说,思政课是面向全校学生的一堂公共必修课,学校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按照教材体系专门设计课程,这门课程除了有年级的不同,还有专业的差异。

在覃元的课堂上,给工科生授课时,会加入大国工匠的生动案例,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给文科生授课,更加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结业作业,她更从不拘泥于形式,美术学院的学生可以用绘画、书法等作品,法学院学生可以用实践调研的报告;传媒学院学生可以用视频、摄影作品等等。

紧跟时事热点,学生主动参与,师生积极互动。这是覃元的课广受学生好评的秘诀。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覃元说,这句话不仅体现在对老师专业水平的要求上,要想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就要让学生对老师感兴趣,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在交流中找到共同话题。

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思政育人的重要阵地,覃元说,思政课教师要弘扬正气,面对极端错误的思想和大是大非的问题,要敢于正面回应,引导学生坚决同各类错误思潮和不良言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