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文化年 共赴新征程
□姜旭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乙巳蛇年春节即将盛大启幕,我们满怀着对新年的憧憬,也即将迎来一场极具魅力的文化盛宴。
春节,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蕴含着团圆、和谐、祈福等美好寓意,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与文化底蕴。瞧那精巧雅致的剪纸、栩栩如生的捏泥人、色彩斑斓的花灯,无一不是古老独特、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舞龙舞狮气势磅礴,戏曲舞蹈灵动飘逸,打铁花绚烂夺目,逛庙会热闹非凡,这些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年年都引得人们竞相围观;还有热腾的饺子、酥脆的春卷、脆甜的糖瓜、香醇的屠苏酒,琳琅满目的传统美食,光是想想,就能勾起无数人对春节的美好回忆。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是文化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蓬勃生长、开花结果的生动体现。它跨越时空长河,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间稳稳传递,不断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提升着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荣耀感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仅要传承弘扬好传统文化,更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电影《长安三万里》以精彩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唐代传奇”;春晚舞台上,大唐不夜城的绝美画面,让观众仿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诗,感受古韵魅力;舞蹈诗句《只此青绿》则用唯美细腻的舞姿,讲述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青春活力,也让传统经典绽放出全新的华彩。还有“云游博物馆”“云上过年”“云答题”等“云上”生活,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便捷,让人们足不出户,隔着屏幕就能体验游览景点、观看春晚、畅玩游艺活动等,为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找到了更多新颖的“打开方式”,让文化真正“活”了起来。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文化共享,对文化传承意义重大。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已然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我们创新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阵地建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像农家书屋、百姓舞台、体育健身室等这些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正逐步将文化渗透进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公共文化触手可及。另一方面,丰富文化供给,精准把握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服务质效。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采用“菜单式”“一站式”服务机制,送戏下乡、观影下乡,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村晚”“村BA”“村乒” 等由群众当主创、唱主角的文体活动,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创造活力,展现出新时代的文化新风貌,让文化在民间真正“火”起来。
文以载道,文脉悠悠。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用心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创新发展为文化注入了时代活力,文化共享则更好地助推了文化传承。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传统文化不再被束之高阁,使其更具灵气、更接地气、更聚人气,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