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农房从“包袱”变成“收入” 杭州5案例入选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名单
近日,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公布的2024年度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名单中,杭州的《杭州市探索“共享村居”建设打造闲置农房盘活“杭州模式”》等5个案例入选。
本次上榜的五个案例可分为未来乡村案例(杭州市富阳区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三大行动全区域高水平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强村富民案例(杭州市余杭区探索“连片运营、抱团发展”机制塑造乡村振兴新优势、杭州市萧山区探索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模式政企合力推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农村改革案例(杭州市探索“共享村居”建设打造闲置农房盘活“杭州模式”、淳安县林业标准地改革的共富探索与实践)。
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杭州市出台《杭州市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实施意见》《“共享村居”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制定《共享村居·共同富裕农房租制度手册》《盘活利用正负面清单》《农村闲置农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逐步规范盘活利用行为,维护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还出台了相应的产业发展、人才引育等扶持措施,鼓励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等多方主体参与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试点探索闲置农房流转、退出、利益分配等盘活机制,通过平台运作、运用市场化手段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农房。
数字化技术运用与多元化经营模式也为“农房盘活”提供了助力。通过建立闲置农房盘活数字化流转平台,将闲置农房资源信息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实现市场化运作。同时,引入强村公司、乡村职业经理人等多元主体,结合地方情况通过整合土地、人力、产业等资源,实现抱团发展、联合经营,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致富。
据悉,杭州市近年来探索开展“共享村居”建设,推动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规范化、市场化、多元化。近三年,全市新增盘活利用闲置农房2.5万余宗、面积390万平方米,帮助村集体和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近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