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告|建强青岛都市圈,今年将培育民营领军标杆企业150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波
新培育民营领军标杆企业150家;实行市级奖补资金直达企业机制;开展零基预算改革,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制度;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加快总投资3274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建设……2025年,青岛市将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上聚力攻坚求实效,加快标志性改革落地见效,厚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建强青岛都市圈,推动建立济青都市圈联合工作机制。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今年将完成市属企业主业核定。建立市属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实行市属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改革转型。完善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建立全覆盖穿透式监管体系。健全央地常态化合作对接机制,争取更多央企在青设立区域总部和子公司。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方面,新培育民营领军标杆企业150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银企对接,加强融资担保和增信体系建设,精准落实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创新政企沟通机制,支持行业协会商会更好发挥作用。持之以恒为存量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做好服务。大力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专注办好企业,让民营经济这支青岛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持续发展壮大、更加生机勃发。
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强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供给。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抓实抓好100个重点事项。全面建立政策一致性评估制度。实行市级奖补资金直达企业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建立“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健全防范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推动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落地。
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建立区(市)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机制。开展零基预算改革,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制度。整合政府投资基金。积极推进养老金融改革、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健全支持企业上市服务机制。完善“金智谷”智慧治理平台功能,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深入实施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示范区。加快上合国际枢纽港、“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完善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功能,扩大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培训规模。持续推进上合国际城建设。高水平承办上合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深入落实自贸区提升战略,推动青岛片区形成新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争取国家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落地,加快建设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青岛基地,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支持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开发区“一号产业”培育行动。
推动外贸稳量提质。适时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争取设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支持绿色船舶、轨道交通、显示面板等优势产品拓展海外市场。高质量建设境外合作园区,扩大中间品贸易。实施跨境电商赋能产业行动,打造海外仓智慧服务平台。积极申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国际友城交流月等重点活动。大力开展创新型产业体系专项招商。支持市属企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完善外资企业增资促进机制。强化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抓好招引前项目研判、建设中跟踪服务、投产后核实印证,实现招商成效更实更好、项目引进更多更快。
建强青岛都市圈。加快总投资3274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实施未贯通公路打通专项工程。加快5个市际县域合作区建设。扩大政务服务“跨市通办”范围。推动建立济青都市圈联合工作机制。积极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升沿黄流域海关关际一体协同效能。做好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帮扶协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