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探奥秘 创新发展助成长——广丰区永丰中学科学教育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广丰区永丰中学全力以赴推进校内减负提质和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学校坚持“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宗旨,引导学生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观念,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学校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积极推进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丰富学校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强化师资培训,提高科学教育质量
学校非常重视科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大了对科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名师示范相结合,外出参观与自我学习相结合,与相关科研院所、科技馆、博物馆、植物园及其他科普教育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科技创新第一现场开展教研,优化教师培养,全面提升教师创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强化硬件设施,适应科学教育需求
学科配置较为全面的功能教室,有大型的多功能报告厅,校园监控系统2套、教学录播室2间、校园班班通网络教室100多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化实验室1间,生物实验室1间,物理实验室3间,创客空间教室2间,书法教室1间,音乐、美术、舞蹈教室各1间,现代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2间,乐现智慧校园平台,机器人培训工作室1间。立体化、多样化的体验式科学教育装备应用环境基本适合学生科学教育的需求。
强化课程设置,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学校将“培养创新思维”作为课程核心,将“学中玩、玩中学”作为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科学素养的项目化学习以及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构建“智能科学,实践创新”的学校科学教育整体构想。引导学生们跨越学科,在跨学科的融合学习中认识世界、创新塑能,探究体验中发现世界、开拓思维,在多种场域和空间中学习实践、发展素养。
强化高效课堂,聚焦科学教育质量
学校聚焦课堂,着力提高课堂科学教学质量。每周组织科学课程的教师召开教研会,研读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研讨科学课程的教法;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方式、手段和课堂管理等内容,集思广益形成共案,再结合自己班级和学生情况,写出个性化教案,积极探究科学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细节,根据学科与学生特点设计、创造和创生课堂;学校通过集中检查、抽查、优秀备课展示等形式,对教师备课作出评价,鼓励教师优化教案;重视校本科学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品质,为学校的科学特色发展和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
学校提出“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塑造形象的舞台,引领学生自主成长,努力造就人格健全、智慧丰盈、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学子。
为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为学生精心打造了包括电脑编程、VR社团、机器人编程、我爱发明、无人机科技等众多社团;每个社团有针对性地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确保开展社团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强化科学活动,提供展示自我舞台
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举办体育艺术文化节,开展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活动、劳动实践教育、书香校园活动等系列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科技实践活动,积极打造校园科技文化环境,教师为学生推荐适宜的书目、图书馆购置了涵盖各个年级的科学类书籍供学生自由阅读,为学生的科技创作搭建了展示平台,致力于让孩子们感受科学魅力,领悟科学精神。
强化学科融合,营造科学教育氛围
打通学科壁垒,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科学教育元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带学生走进科技馆,通过参观体验,接受科学教育;引进网络科学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科学资源,促进科学教育创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现代先进科技和创新教育理念,形成了全方位综合育人的青少年创客培养的融合创新模式,激发师生实践创新的激情。
科技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提升学生科技素养、促进“双减”工作深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广丰区永丰中学 姚映丽、徐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