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迷宫》在创作阶段也融入了与当下年轻人共情的普适性

从票房近37亿的《红海行动》到豆瓣最高分至8.6的《破冰行动》,东北演员黄景瑜成为“服兵役”赛道的不二人选,也培养了一批观众的收视习惯,不少喜欢刑侦或军旅题材的观众会对他主演的作品有不小的期待。

即使《雪迷宫》用轻喜剧和生活流的方式实现题材创新,但对主演黄景瑜来说依旧是表演舒适区。这一次故事背景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对土生土长的90后东北小伙黄景瑜来说,更舒适了。他饰演的郑北是刑侦专案组的组长,工作方面是个办案经验丰富的“老警察”,生活里是个热心大哥,有东北人耿直的一面,同时也有童年被诱拐经历所带来的内心阴影。

如果说黄景瑜过往同类角色的复杂性更多是在于极端情况下对人性的诠释,那么郑北则需要他避免公安英雄脸谱化,成为一个从日常生活里长出来的普通人。一个鲜活的普通人不需要大开大合、张力十足的表演,他要在拥有刑警特质的同时泯然众人,与环境融为一体。

因此,被他过往的角色如顾顺、李飞、林陆骁等帅到的观众,需要从郑北身上重新认识黄景瑜——一个普通东北警察,缉毒并不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在鱼龙混杂的哈岚维护他心中的正义才是他作为警察的使命。

郑北的身上也折射出《雪迷宫》中大部分警察角色的塑造标准:缉毒警察们是穿上警服能够在禁毒战场与穷凶极恶的罪犯展开殊死搏斗;脱下警服是为鸡毛蒜皮小事操心,人生充满喜怒哀乐的“众生”。

剧中对于毒贩和反派的塑造也遵循同样的原理。曾经西装墨镜一掷千金的毒枭,或是一眼坏的毒贩,在《雪迷宫》里成了走在人群里并不起眼的“普通人”,剥离大众刻板印象的反派反而更接近于现实中真实的坏人。穿着朴素、喜欢喝疙瘩汤的家庭主妇很可能是幕后毒枭,能见义勇能和警察一起吃烧烤的保安可以是认毒贩为父的打手,《雪迷宫》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案件中罗生门式的设定打破了缉毒刑侦类型的套路和模式。

看似《雪迷宫》里大部分的演员都在自己的表演舒适区,其实每个角色和其背后的演员都在剧集进行类型创新的基础上努力打破表演舒适区。剧中专案组唯一的女警张雪瑶的设定是散打高手,饰演张雪瑶的谢可寅非武打演员出身,正式开机前很长一段时间便开始进行打戏训练,在一场比武的打戏里甚至和对手戏演员“卷”了起来。而其他在剧里需要“打起来”的演员日常也会在拍摄酒店天桥上跟着武术老师练习,压腿、打拳、过招。

讲述这样一段距离现在二十多年的故事。比如从广东“空降”到哈岚的专家顾一燃,他的到来一方面是为了向大家科普更为先进的刑侦和禁毒手段,同时也引发了人际关系问题。比如晦涩的化学课,专案组成员的课堂反应侧面展现了人对于不了解的东西的天然排斥,以及当自己熟悉领域收到挑战时的抗拒心理。

对创作者和观众来说,题材创新意味着挑战习惯,在挑战演员表演舒适区的同时,也在挑战着这个类型业已形成的观演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