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影评:《哪吒2》武动乾坤
连日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一路高歌猛进,观影人次破2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的电影,成功进入全球影史票房TOP15。这项惊人的成就,得益于电影制作团队2000多天的坚持,4000余人的合力托举、抱团作战和坚持到底。
哪吒这一神话人物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主要出自于元代的《三教搜神大全》,以及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有着中国本土IP的强大号召力。《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前人的故事里进行了二次创作,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大胆创新地加入了当代社会新的情感价值,所以引起了观众的共情共鸣。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哪吒虽然唱着打油诗,内心却不是那么淡泊平静。他是殷十娘怀孕三年产下的孩子,长相没有两个哥哥那么俊秀,脾气暴烈、力大如牛,陈塘关的孩子们对他避而远之,叛逆就是他的代名词。在嚣张傲娇的面具下,掩饰着一颗孤独自卑的心。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却在被人嘲笑,他翻着白眼拆了围栏准备还击时,师傅一句叮咛就转身离开;在得知父母伤亡的消息时,果断放弃了十分重要的修仙考试;看见满目疮痍的陈塘关时,他在失去理智之前,仍旧选择了先救敖丙的命。即便所有人都认定他是魔童,再怎么学习和修行都不会变得纯真无邪,他仍旧在我们看不到的细节之处尊师重道、孝顺长辈、情深意重。
“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哪吒承受锥心的丧母之痛一夜长大,臂缠混天绫、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机智巧妙地迎战三龙,无所畏惧地顶开天元鼎,在烈焰和血腥里,趟出了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路子。
磨砺五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它不仅仅是一部票房辉煌的动画电影,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看过电影的人,惊叹于龙宫的设计架构、妖兽的民族服饰、百姓的家国情怀等,无不展现着传统的东方美学。还有,1900多个特效镜头与1万个特效元素,均由本土团队完成,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坛的自信力与向心力。中国的动画电影,也和魔童哪吒一般,在众目睽睽且并不被期待之下,出乎意料地提供了一次视觉与精神的双重洗礼,让中华文明跨越时空和种族进行了交流互鉴,奏响了中国故事的时代强音。
“做万丈火焰,做逆鳞一片,做名为自己的瞬间。”小小的哪吒,竖立起了文化自信的标杆,将引领更多的本土IP走向世界舞台。中国的动画电影,因为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也正因为年轻,还有更强的自信和更盛的精力去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涂亚娟(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袁莉莉【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