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是国际社会的折射,但有一个国家是例外…

【文/专栏作者 宋鲁郑】

在巴黎奥运日记中,我多次说过奥运会就是国际社会的缩影和折射,但只有一个国家是例外:印度。

现在奥运会已经进入尾声,近些年在国际社会颇为风光的印度却毫无存在感,仅收获一枚银五枚铜牌。

印度在奥运奖牌榜排名第71位

印度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第五大经济体,印度总理莫迪去年在印度独立日发表纪念讲话时提出,要在2047年当印度庆祝独立100周年时,使该国成为发达国家的发展目标。但印度经济的成色类似于它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因为它很难突破三大历史规律。

虽然从西方理论上讲,印度有很多优势:民主,庞大的市场和低成本的劳动力,英语普及,与欧美关系良好,国际发展环境十分有利。但事实上,印度却是相对衰落的国家:2000年,印度的GDP是中国的38%,2023年下降至19%。虽然与自身相比有明显提升,但从国际比较角度来看是倒退式增长。

2023年8月15日,莫迪在独立日纪念活动上发表讲话图自印媒

如果从人类历史演变的层面而言,不难看出印度问题的根源所在,可以简称为“三个凡是”。

凡是成功崛起迈向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经历工业化的。工业化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极大提高,还使得一个国家实现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城市社会。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社会分工、技术爆炸、新阶层诞生、现代政治制度、学习机会的扩大;宗教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力减弱;传统宗法社会解体,社会流动增加等等。而没有工业化,一个国家就会继续停留在前现代的农业社会状态中。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表明,只有西欧、北美、东亚温带区域能成功进行工业化。而印度处于热带。

除了地理因素,印度还有各种短板。这么多短板的根源则可以用以下两个“凡是”来解释。

一是发达国家如英、法、美等都是先发生革命,摧毁了前现代制度存在的土壤和条件,才迎来新制度的诞生。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包括男女平等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解决了,宗教和国家的关系厘清了(世俗化)……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改变了。

但印度没有发生革命,就直接移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所以种姓制度虽然在法律上废除了,但其存在的基础仍在。一纸法律怎么能够替代革命呢?像宪法之父安贝德卡尔,虽然在印度独立后出任首届司法部长和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并负责起草第一部宪法,但他属于贱民,就是独立运动的领袖甘地也支持种姓制度,他无法被印度精英所接受,最后不得不率领百万贱民放弃印度教信仰,改信平等的佛教。连他的命运都无法改变,更何况普通人。这也是印度IT行业特别兴盛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是一个新行业,对贱民没有限制。

印度IT行业发展迅速/资料图

由于印度没有受到革命的冲击,未能象西方一样进行宗教改革,因此严重阻碍其自身的发展。比如由于种姓制度禁止不同种姓的人一起工作或从事一样的工作,这就限制了工业化的发展。要想在同一个地方招聘大量员工的难度往往很高。

今天的印度由于无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其不过是一个挂着现代招牌的前现代国家而已。然而人类历史也同样表明,这一时期一旦过去,就几乎无法再补课。现在的印度不可能退回过去,重新进行一场革命。

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连续革命:辛亥革命从政治制度上终结了数千年的王朝体制,共和理念深入人心。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则解决了土地问题、平等问题,把中国复兴的障碍彻底清除。这种对整体利益的大调整,除了革命,其他手段是无法实现的。

二是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还证明了,凡是搞西方民主成功的发达国家,都是在完成现代化之后才实行的大众普选民主,选票是社会演进的最后一步。凡是现代化完成之前实行大众普选制度的国家,没有一个能够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的。

英国如果以1688年的“光荣革命”成功为起点,到出现政党,再到最终实现普选,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基本如此。但是,自从西方彻底完成民主化后,这种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所有转型国家都是采用瞬间突变、甚至休克方式完成的。然而这种模式不仅代价极为高昂,而且往往令一个国家无法真正发展。印度就是如此。

美国学者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如此点评印度民主:“但印度的民主,就像香肠的制作,越是近距离观察,其吸引力越是下降。举例来说,几乎三分之一的印度立法委员,现正遭受各式的犯罪起诉,有些甚至是重罪,像谋杀和强奸。印度政治家经常从事公开的政治交易,以政治恩惠来交换选票。印度民主的烂搅难缠,令政府在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上很难做出决策。”

所以印度的经济前景并不光明。目前整体而言,其发展程度不高:人均GDP只有2300多美元,和非洲的津巴布韦、肯尼亚、刚果一个水平。根据联合国统计,印度仍有2.29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全球贫穷人口的31%。一半人口年收入只有650美元,平均一个月不足400元人民币。相应的,印度40%的青年人、80%的妇女没有工作。印度号称免费教育,但文盲约5亿人,占全球文盲的35.1%。没有合格的教育,人口再多也不会是红利。正如2021年印度内政部长所称,印度有2.8亿文盲成年人,是国家的沉重负担。可以说,距离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当然,要肯定的是印度在外交上却拥有超出其国力的表现。

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也包括地缘政治思维,还要加上法国式多边结盟的做法,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冷战时,印度一方面高举不结盟大旗,紧密团结南方国家,同时又和苏联建立盟友般的战略关系,但也不排斥美国,成为罕见的同时能得到苏美援助的国家,甚至美国援助的金额超过苏联。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一独立就和法国建交,新中国成立后也迅速和中国建交。

冷战后面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印度仍游刃有余,游走于对立的各方,在各种相互矛盾的风险中巧妙地平衡各种关系。正如法国媒体所评论的:“可以借用千手观音的画面来解释,印度有一只手伸向中国与俄罗斯,另一只手伸向美国,他们同时都在活动。”

加拿大指控印度特工在加拿大刺杀锡克教领袖,美媒称情报是美国提供的AP

印度一方面是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和中俄肩并肩;另一方面又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一起组成四方安全对话,剑指中国。印度又一次做到了既不付出代价,还能各方渔利。

以印度和俄罗斯的关系为例,美国出台法律对任何采购俄罗斯武器的国家进行制裁,即使是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也不例外,但美国会专门立法唯独对印度进行豁免。

这其中的关键是印度打好了中国牌。印度和中国一直保持斗而不破的默契。只要和中国斗,美国不仅会拉拢印度还会默许它挑战西方价值观和利益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大量采购俄罗斯石油、人权组织批评印度日益专制和倒退,但美国都网开一面。

只要不破,印度就能在各大国之间掌握主动权,即便是中国也要对印度让三分。2021年印度疫情爆发,率先向美国求助被拒,中国却第一个伸出援手。中国是以人道的名义缓和双方关系并昭显美国的不可靠。中国的援助立即对美国产生巨大压力,迫使其迅速加入援助行列。这就是中国的作用。

反之如果和中国摊牌,就成了印度单方面需要欧美,不但不能再渔利,还要付出代价寻求支持。

所以中印关系再紧张,也比现在的中加、中英、中澳、中日要好。美国也想把印度纳入北约+机制,却遭到拒绝。不和中国摊牌、中美博弈长期化才最符合印度利益。

为此就在莫迪访美之际,《华盛顿邮报》发文警告:“美国朋友们,别再天真了。印度永远不会成为你们的盟友”。

一个国家的外交能力虽然重要,但外交是建立于国家实力基础之上的,而这恰恰是印度的短板。所以一切最终会如同奥运会一样,照出其真正的实力。

热门相关:调教初唐   非人类基因统合体   新书   有夫之妇   秦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