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南海时评:文旅劲吹“非遗风”,让年味更醇厚

2025年春节,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年。作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非遗风”。

从北方的庙会到南方的英歌舞,从安徽的鱼灯到闽南的游神,再到西北的社火……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不难发现,非遗的身影无处不在。

这些热闹非凡的非遗民俗文化活动,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中华大地的文化多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更能深刻体会到那份源自心底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而各种“非遗”的体验,也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让这个春节的年味变得更加醇厚,更加意味深长。

对此,各地文旅部门也紧抓这一契机,纷纷打造非遗街区、非遗长廊等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体验式游览。如,在湖北省恩施州城区的清江两岸,非遗长廊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武陵山区的文化瑰宝一一呈现。传统舞狮、板凳龙、恩施扬琴等节目的精彩上演,不仅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年味儿,更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在文博馆里品历史、品文化也成了新年俗。有数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历史文化类景区和博物馆类景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超过50%。这些博物馆和展览,如同一扇扇窗户,打开了通往过去的时空之门,让人们得以近距离地触摸那些尘封的记忆,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温度。

当然,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地与新技术、新创意相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线上集中宣传展示到先进声光电技术的应用,再到AI、红外感应等科技的融入,非遗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激发了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非遗风不仅在国内刮得如火如荼,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过春节,体验地道的中国文化。他们贴春联、写福字、逛灯会、品美食……在欢声笑语中,非遗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让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自信的中国。

眼下,各地文旅劲吹“非遗风”,不仅点燃了春节的消费热情,更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面向未来,也期待各地能够进一步挖掘更多资源,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文旅融合带来的美好生活。(张屿洋)责任编辑:杨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