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影评:敢于突破,逆袭成光
自1月29日正式上映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高开疯走”,更以“屠榜”之势刷新多项纪录——中国影史票房及观影人次冠军、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冠军、中国影史首部百亿元票房影片。透过“哪吒”的逆袭之路,唯有根植文化基因,拥抱时代语境,融合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传统“不老”和文化“常新”。
内容创新,以颠覆性叙事探索情感共鸣。作为经典IP系列动画,在保留神话故事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哪吒2》“死磕”角色塑造和剧情设计,以“宿命对抗”为叙事核心,穿插“重塑肉身”“龙族对抗”“阐教阴谋”三条线索,摒弃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采取系列反转和隐喻手法。例如,相异于传统“哪吒剔骨削肉”的经典桥段,《哪吒2》巧妙地采用“穿心咒”进行新编演绎。这种“以传统为壳、以现代为核”的叙事范式,既保持了东方神话的内在张力,也精准捕捉并回应了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点,为传统神话故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技术赋能,以工业化协作演绎美学盛宴。从陈塘关之战万妖倾巢的恢宏场面,到玉虚宫琼楼玉宇的雕梁画栋,当东方美学遇见数字魔法,带给观众的是“燃”与“泪”的全方位极致体验,每一帧画面都凝聚着制作团队的“强迫症式”匠心。《哪吒2》制片人刘文章,曾用“动画界的港珠澳大桥”形容这次制作。数字雕刻的肌肉纹理、粒子特效的漫天星火,这些技术奇观背后,是近140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的全力托举,更是一场中国动画的“珠峰攀登”。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整个工业化流程的协作创新,在于构建模块化标准化生产体系,将近2000个特效镜头分解为可量化管理的技术单元,意味着中国动画已突破作坊式创作的桎梏,建立起可与好莱坞抗衡的技术基础设施。
文化破壁,以现代性解读实现价值表达。《哪吒2》的成功并非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对传统神话的解构和再构,寻找跨越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即融合现实主义赋予现代精神。《哪吒2》将传统神话人物塑造为具有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的成长型主角,同时巧妙融合了亲情、友情、正义与梦想等多重主题,推动个人英雄主义叙事升华为集体价值的守护。例如,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的有机融合,突破了年龄、地域与文化的重重界限。可以说,《哪吒2》出圈又出海的潜在逻辑正是传统文化基因通过创新表达获得现代生命力,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共鸣。
从“流量为王”到“内容制胜”、从“小众动画”到“全民爆款”、从“好莱坞依赖”到“国潮自信”,这场“魔童”奇迹,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成人礼,更是中国电影的全新里程碑。导演饺子曾说:“我们遇上一个好时代。”这个“好时代”的本质,是综合国力提升带来的文化自觉。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风火传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艾文华(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网评团队)
责编:沈素芬【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