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影评:《哪吒2》,文化自信与情感共鸣的双重胜利

2025年的春节档,一部动画电影让整个中国影市为之沸腾,它就是《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该片票房势如破竹,不断刷新纪录,最终突破百亿大关,成为国产动画电影乃至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新里程碑。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更体现了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笔者从传统IP的现代重塑、故事情节的创意改编以及跨代共鸣的创新构建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哪吒2》成功的内在逻辑。

哪吒2》的成功,首要归因于其对传统IP的现代化诠释。传统的哪吒形象往往被塑造为英勇无畏、正气凛然的少年英雄,而《哪吒2》中的哪吒则更加复杂多面,既有叛逆不羁的一面,也有温情柔软的一面。影片还将传统中国风元素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东方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画面效果。无论是哪吒的魔童形象设计,还是龙宫、陈塘关等场景的构建,都充满了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更为重要的是,《哪吒2》在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点。影片通过哪吒的成长历程,传递了勇气、亲情、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这种融合不仅让传统IP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除了对传统IP的现代重塑外,《哪吒2》在故事情节的创意改编上也下足了功夫。在娱乐性方面,《哪吒2》通过幽默诙谐的对话、紧张刺激的打斗场面以及令人捧腹的桥段设计,为观众带来了极佳的观影体验。影片中的笑点密集且自然,既有对传统的致敬也有对现代的讽刺。在思想性方面,《哪吒2》则通过哪吒的成长历程传递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影片中的哪吒虽然天生为“魔”,但在亲情、友情和师长的感化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并勇敢地走下去。这种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和对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救赎的探讨,不仅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人生、命运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哪吒2》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的观众共鸣,不仅在于其对传统IP的现代重塑和故事情节的创意改编,更在于其跨代共鸣的创新构建。影片通过普世价值观的现代化解构,使得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共鸣点。通过亲情、友情等普世情感的描绘,构建了一个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空间。影片中的哪吒与父母之间的亲情纠葛、与敖丙之间的友情考验等情节,都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更重要的是,《哪吒2》在跨代共鸣的构建过程中,没有简单地迎合某一特定群体的审美需求或价值观倾向,而是通过对价值观的现代化解构和重构,实现了对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包容和尊重。这种包容性和尊重性不仅体现在影片的主题思想上,也体现在其叙事方式、人物塑造以及视觉风格等多个方面。这种跨代共鸣的创新构建,使得它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一个里程碑,更是中国文化自信和产业变革的一次深刻体现。通过对传统IP的现代重塑、故事情节的创意改编以及跨代共鸣的创新构建,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相信在中国动画电影人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下,未来会有更多像《哪吒2》这样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爽(武汉市江汉区花楼水塔街)

责编:袁莉莉【责任编辑:伍佳佳】